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

置于洛可可的对立面:新古典主义

自18世纪六十年代起,洛可可批判家们将新古典主义看作法国艺术改革的新星。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洛可可完全相反:希腊罗马神话中描绘的健美的男性占据主导地位。整个画作的基调是严肃,阳刚且深沉的。年轻的画家雅克·路易·大卫被看作是这一新成画派的希望。讽刺的是,大卫其实算得上是布歇的一个远房亲戚,且青年时师从布歇。他刚到罗马发展技艺时,其作品有非常明显的洛可可风格的痕迹,如他为法国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吉马尔小姐画的肖像(即本篇配图)。画中的女演员穿着大粉大绿,戴着粉色的帽子,涂了胭脂的脸娇艳欲滴。她的脚下还有一个裸体的小天使(也是洛可可作品的标志)。大卫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,他很快为自己所受到的来自布歇的影响感到懊悔,决心与曾经的一切割裂。”它再也不能魅惑我。“从罗马返回后,他的画风与过往截然不同:他笔下的人物皆是神话故事中的男主人公,线条雄壮有力,画调转暗。


经久不衰的洛可可:

洛可可之所以大受批判,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经久不衰的影响力。布歇在世时,批判家们朝他火力全开,然而在布歇逝世以后,洛可可风潮仍在流行。即便是经历了新古典主义与法国大革命的打压,到和平年代,它很快又涌现出复兴之势。尽管被启蒙思想家所诟病,洛可可实际上也象征着革新:它在挑战传统的阶级观念:严肃,英雄主义,以及传统绘画中的性别观。

启蒙思想家喜欢将男性与女性至于两个极端 (由其是卢梭和狄德罗):两者没有任何交融之处,两者各司其职。因此,在批判洛可可的女性文化的背后,启蒙运动批判的是18世纪中期法国的女性主义思潮,不仅影响时尚,对社会的各个方面皆存在影响力。在布歇与其他洛可可画家的作品中,性别被重新定义。男性也可以展现优美甚至妩媚的一面,而女性自己完全可以撑起整场画作,撑起一个主题。同时,洛可可画家比其他风格的画家更追求独立自主:他们不会受主题与传统价值观的束缚。

评论 ( 1 )
热度 ( 27 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Little Red | Powered by LOFTER